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评资讯 > 正文内容

压制调高分辨率(如何压制高清视频)

如何压制高清视频

1、打开格式工厂,弹出格式工厂的界面。

2、添加文件,打开窗口找到需要压缩的视频,确定。

3、压缩视频放的地方,D/E/F盘都可以放,这里自己选择放到F盘

4、输出配置,自己选择,因为视频没有声音只有画面,所以对音频输入不高,只要能压缩视频即可。

5、点击确定。

回到前面刚打开的界面,下面有“点击开始”,点一下就可以工作了。

0%工作进程。完成多少会提示进度多少。

6、这里可以暂停,但是不建议点击“停止”,因为点击停止了就没有了。

7、一段时间以后,格式工厂会提示完成任务。

满满的蓝色100%提示已经完成。

8、可以查找源视频和压缩的视频。

地震分辨率和高密度问题

1.面元大小与横向分辨率的关系

目前地震勘探分辨率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被大家普遍接受、较容易理解的分辨率计算方法有两个:一个是Rayleigh分辨准则,另一个是调谐分析方法。Rayleigh分辨准则认为:两个相邻反射层只有在大于子波主频波长1/4时,才能被分辨(图4-1)。调谐厚度分析法是利用两相邻反射同相轴叠加振幅的变化特征分辨层间厚度,一般认为可分辨大于主频1/8波长的两个反射层;有人甚至认为通过反演,可以分辨大于主频1/16的两个反射层。无论采用Rayleigh分辨准则还是调谐厚度分析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涉及到预期资料的信噪比和每种方法的允许范围。而Rayleigh分辨准则,相对调谐分析方法而言不那么复杂,对S/N变化的容忍度更强。

图4-1地震勘探分辨率示意图(Rayleigh分辨准则)

上面对地震分辨率的分析是假设地震勘探为连续采样或充分采样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其仅考虑了纵向分辨率。而实际上,地震勘探是空间不连续采样,而且要查明地下构造和岩性变化,不仅需要纵向分辨率而且也需要横向分辨率。从分辨率角度来看,CMP的大小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1)目标体要有2~3个以上的采样点;

2)避免假频:b<vrms/(4*Fmax*sinθ),小于可达到的横向分辨率(λ/2);

3)经验公式:vint/(2*Fdom),即保证在优势频率的波长内有两个采样点。式中:b为面元尺寸、vrms为均方根速度、Fmax为高频率、θ为地层倾角,vint为层速度、Fdom为优势频率。

从1)中可以看出,空间采样越小,其对地质体的分辨能力会越高,也就是横向分辨率会得到提高。这一点容易理解,因为在剖面上地质体是用离散的CMP道集来描述的,显然至少有2~3个CMP才能描述出构造的起伏变化情况,如果要精细描述,则需要更多的CMP道。

将2)中公式变化后为Fmax<vrms/(4*b*sinθ),说明随着空间采样间隔的缩小,其可以保护的大频率就越高,因此有利于提高纵向分辨率。对存在倾角的地层或经偏移处理过的剖面,大偏移无假频率将受到面元尺寸的影响,但是当计算出的高偏移无假频频率如果比目的层可获得大有效信号频率还要高时,缩小空间采样间隔的意义就不大了。因此,面元大小应以不影响可获得的大有效频率为准。

3)式说明在采样间隔小的时候,能保证对更高的优势频率的足够采样。在常规勘探中,我们只是重视了对有效信号的充分采样,而对面波及高频分量等视波长短的波存在着采样不足的问题。

总之,在进行高密度地震勘探时,应针对探区具体情况,科学详细地分析勘探区的地质条件、大地对地震信号的吸收衰减作用可获得的大有效信号频率、期望的高频率、面元大小等关键参数,其选择必须切合实际。可获得的有效信号高频率必须能够从地表传播到目的层,并返回到地面;面元大小应保证陡目的层的高频率能接近期望得到的高频率。如果期望的高频率过高,面元过小,费用将浪费在试图记录因衰减而根本得不到的高频上;相反,期望的高频率过小,面元过大,来自倾斜界面的高频信号将出现假频,影响分辨率的提高。

2.观测系统设计的要点

在进行高密度地震勘探时,观测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主要应用在煤炭资源开发方面,因此,在高密度观测系统设计时首先要保证设计观测系统有利于室内处理中噪音分析和噪音的压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其次是要消除因观测系统设计带来的非地下地质条件引起的采集脚印问题,使地震振幅、相位、速度等地球物理参数的变化能真实地反映出地下地质信息,提高地震资料的保真度;再次是在高密度观测系统设计时,强调对称均匀采样与波场空间连续性采样的理念。

(1)基于噪音压制

由于高密度三维勘探面向小尺寸地质目标更加具体,在开展高密度三维时有较多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如井资料(测井和钻井信息)、巷道实践、VSP、2D/3D资料。通过对各种观测系统进行叠加响应、PSTM响应分析与评价,选取的观测系统应当有佳的噪音压制效果、对称和聚焦的PSTM响应。

(2)减弱采集“脚印”

观测系统产生采集“脚印”的原因是由于三维采集中炮线、接收线周期性滚动观测,引起炮检距、方位角等属性周期性变化。这种三维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引起面元在叠加时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反射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出现周期性变化。如果处理不当,在三维数据体时间切片上产生“采集脚印”,这势必会引起的地震资料解释的误差。因此,在观测系统设计时应尽量减少采集“脚印”,提高地震资料的保真度。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表明观测系统影响“采集脚印”的主要因素包括滚动接收线条数、纵横比以及炮线距与接收线距之间的差距。为了减少三维观测系统炮检距、方位角分布不均造成对地震信号特性(振幅、频率、频宽)的影响,应采用少滚动接收线的观测方式。

横向滚动距离越小、炮线距越小,由观测系统产生的采集“脚印”越小。对称采样一般要求接收点距与激发点距、接收线距与炮线距相等以便能在不同方向观测到的地震波是均匀的,避免采样不均匀带来对地震波波场特征不正确的认识。有时为了兼顾施工效率和成本效益,可能会采用不相等的接收线距与炮线距,但必须保证接收线距与炮线距符合以下范围:

现代煤炭地质勘查技术

并且只有在极少情况下,才允许超过以下范围:

现代煤炭地质勘查技术

而连续采样要求Inline和Crossline波长是连续的,也就是说地震波在空间上是连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观测系统类型设计时要注重观测系统在空间上的连续性。

煤田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

l概况及处理要求

煤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以煤层结构类型变化、物性变化、小构造等细小地质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特点:反射层前,频率较高,波形变化复杂,多次波,随机噪音等干扰波较多。为了获得较高分辨得地震剖面,近石油物探局IBM系统为我们处理了一条测线,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其野外采集参数(见表),该测线曾做过常规处理(见图5)。主要处理内容是:解编、预处理、预测反褶积、一次静矫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等。我们感到常规处理的剖面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信噪比不高,其二是煤层分叉合并等地质现象造成的横向波形变化的特征不明显。经过IBM系统的高分辨率处理之后,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剖面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图1地质剖面

野外资料采集参数表

该测线对应的地质剖面(图1)。第四系底界、岩浆岩顶底界及3煤层等主要目的层均能产生明显的地震反射波。由于表层一致性、大地滤波作用及各种噪音的影响,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都比较低。因此,我们要求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提高分辨率,做了保持振幅的高分辨率处理。

2处理流程

高分辨率处理的目的是解决薄层的分辨问题。经过充分试验,确定了保幅高分辨率处理流程(图2)。处理流程中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参数的选取根据实验而定。流程中使用了两次速度分析及两次自动剩余静校正,以确保有效波的同相叠加。针对资料的具体情况,处理中特别注重干扰的压制、高频信息的恢复及振幅的相对保持。

图2保幅高分辨率处理流程

2.1干扰的压制

解编后,我们显示了单炮纪录,做了频谱分析。将坏道和强脉冲干扰分别采用整道和开时窗的办法剔除。对单炮中45.5Hz的谐振干扰进行了陷波处理。尽可能地压制噪音,以便保证反褶积的效果。

叠后使用了随机噪音衰减(RNA)模块。因为叠后剖面上随机干扰背景大,RNA模块可将线性同相轴和随机噪音在频率-空间域内分离,从而达到削弱随机噪音的目的,使剖面的干扰背景降低(图3a、图3b)。

图3a未加RNA的剖面

图3b加RNA的剖面

2.2高频信息的恢复

流程中恢复高频信息分三步完成:

(1)反Q滤波

反Q滤波的位置放置在反褶积前。首先做Q扫描试验,Q值从20~800,后选定了一组时变的Q值用于整条测线。使地震波由于大地吸收效应造成的高频损失在反褶积前得以补偿,为做好反褶积创造了条件。

(2)脉冲反褶积

反褶积实体高分辨率的主要手段之一,经试验选定了脉冲反褶积。其参数为1m s,160m s,一个时窗,结果使煤系地层的波形得到良好的压缩。

(3)叠后时变谱白化

时变谱白化是在规定的频带内,将输入道的振幅能量拉平到一个共同的水平。它是在时间域内做单道、时变、零相位反褶积。虽然叠前做了反Q,但经过叠加等一系列处理,会损失一定的高频信息。叠后应经一步恢复高频成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上述的高频补偿之前,均做了有效波的频率调查,只有在有效波频带内进行频率补偿,才能保证在不降低信噪比的基础上提高分辨率。

2.3振幅的相对保持

相对于地震有效波的波长而言,煤层勘探属于薄层勘探。这就要求处理上不仅分辨率高,而且要做振幅的横向相对保持。处理中破坏振幅保真度的手段不能加,预处理中虽然加了道平衡,但整条测线只用一个因子,因而不影响振幅的相对保持。流程中,对振幅仅做了几何发散补偿和剩余振幅补偿的处理。

3处理效果分析

这条测线的成果剖面(图4),经高分辨率保幅处理,0.5s左右3煤层反射波的视频率与未做高分辨率处理的剖面(图5)对比,由原来的50~60Hz,波形得到了压缩,同相轴的连续性改善了,信噪比也有所提高,煤系地层反射波的横向波形及能量变化较为明显。为解释人员提供了一套高分辨率的剖面。

图4高分辨率保幅处理剖面

图5常规处理剖面

高分辨率处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处理人员与解释人员的密切配合。通过这次处理,得到几点认识:

第一,煤田资料,各项处理参数的分析和使用要尽量精细,适当的采用小时窗、短因子和小步长。

第二,反Q滤波、脉冲反褶积及时变谱白化等模块的配合使用,对高频信息的补偿有明显的效果。

第三,随即噪音衰减模块的应用,削弱了剖面上的随机干扰,提高了信噪比。

第四,煤田资料由于层位前,宜于作精细的速度扫描。若做速度谱,以提高分辨率的速度为宜。

第五,人工静校正及剩余静校正必须做好。自动剩余静校正及速度分析可以多次做,确保绝大部分剩余静校正量在1/4采样率之内。

第六,煤田的资料大都希望做横向保幅处理,这次仅做了振幅几何发散补偿和剩余振幅补偿,以后还应做表层一致性振幅补偿,以消除由于地表激发接收条件差异所造成的反射波的振幅差异。

处理过程中得到煤田物探高级工程师张威、工程师杨奎以及IBM系统高级工程师徐昕和乐金的指导,工程师曾明曾给以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发表于1989年第2期《物探科技通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