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评资讯 > 正文内容

极化能和铁电能(铁电材料的特性)

一、铁电材料都有哪些特性

铁电材料其基本的特性为在某些温度范围会具有自发极化,而且极化强度可以随外电场反向而反向,从而出现电滞回线。

1、自发极化

铁晶体管是电介质中一类特别重要的介晶体管。电介质的特性是:他们以感应而非以传导的方式传播电的作用与影响。按照这个意义来说,不能简单的认为电介质就是绝缘体。

在电介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束缚着的电荷,在电的作用下,他们以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电极化方式传递和记录电的影响。而铁晶体管是-------即使没有外加电场,也可以显现出电偶极距的特性。因其每单位晶胞带有电偶极矩,且其极化率与温度有关。

2、电滞回线

极化强度P和外电场E间的关系构成电滞回线。一般而言,晶体的压电性质与自发极化性质都是由晶体的对称性决定的,可是对于铁晶体管,外电场能使自发极化反向的特征却不能由晶体的结构来预测,只能透过电滞回线的测定(或介电系数的测定)来判断。

电滞回线表示铁晶体管中存在domain。铁晶体管通常是由许多称为domain的区域所组成,而在每一个domain里面有相同的极化方向,而与邻近的domain其极化方向不同。如果是多晶体,由于晶粒本身的取向是任意的,不同domain中极化强度的相对取向可以是没有规律的。但若是单晶体,不同domain中极化强度取向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关系。为明确起见,这里只考虑单晶体的电滞回线,并且设极化强度的取向只有两种可能,亦即沿某轴的正向或负向。

假设在没有外电场的存在下,晶体的总电矩为零,及晶体的两类domain中极化强度方向互为相反平行。当外电场施加于晶体时,极化强度沿电场方向的domain变大,而与其反平行方向的domain则变小。这样,极化强度P随外电场E增大而增大,如图中OA段曲线所示。电场强度的继续增大,后使晶体只具有单个的domain,晶体的极化强度达到饱和,这相当余图中C附近的部分,将这线性部分推延至外场为零的情形,在纵轴P上所得的截距称为饱和极化强度(即E点)。实际上,这也是每个domain原来已经存在的极化强度。

因此饱和极化强度是对每个domain而言的。如电场自图中C处开始降低,晶体的极大P值亦随之减小,但在零电场时,仍存在剩余极化强度(即D点)。必须注意,剩余极化强度是对整个晶体而言的。当点场反向达到矫顽电场强度时(即F点),剩余极化全部消失,反向电场的值继续增大时,极化强度反向。如果矫顽电场强度大于晶体的击穿场强,那么在极化反向之前晶体已被电击穿,便不能说该晶体具有铁电性。

3、介电常数

当温度高于某一临界温度时,晶体的铁电性消失,并且晶格亦发生转变,这一温度是铁电体的居里点。由于铁电性的出现或消失,总伴随着晶格结构的改变,所以这是个相变过程。当晶体从非铁电相(称顺电相)向铁电相过渡时,晶体的许多物理性质皆呈反常现象。

对于一阶相变常伴随有潜热的发生,对于二阶相变则出现比热的突变。铁电相中自发极化强度是和晶体的自发电致形变相关,所以铁电相的晶格结构的对称性要比非铁电相(顺电相)的低。如果晶体具有两个或多个铁电相时,表征顺电相与铁电相之间的一个相变温度,统称为过渡温度或转变温度。(在此附近时,介电系数常有迅速陡降的现象)。

由于极化的非线性,铁电体的介电系数不是常数,而是依赖于外加电场的,一边,以电滞回线中OA曲线在原点的斜率来代表介电系数,即在测量介电系数ε时,所加的外电场很小。铁电体在过渡温度附近,介电系数ε具有很大的值,数量级达到~,当温度高于居里点时,介电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遵守居里-外斯定律:

式中称为特性温度,他一般略低于居里点,C称为居里常数,而代表电子极化对介电系数的贡献,在过渡温度时,可以忽略。

二、铁电性的性能特征

电滞回线(ferroelectric hysteresis loop)是铁电畴在外电场作用下运动的宏观描述。铁电体的极化随着电场的变化而变化,极化强度与外加电场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当电场施加于晶体时,沿电场方向的电畴扩展,晶体极化程度变大;而与电场反平行方向的电畴则变小。这样,极化强度随外电场增加而增加,如图中OA段曲线。

在电场很弱时,极化线性地依赖于电场,此时可逆的畴壁移动占主导地位。当电场增强时,新畴成核,畴壁运动成为不可逆的,极化随电场地增加比线性快。

当电场强度继续增大,达到相应于B点的值时,使晶体电畴方向都趋于电场方向,类似于单畴,极化强度趋于饱和。由于感应极化的增加,总极化仍然有所增加(BC段)。

此时再增加电场,P与E成线性关系(类似于单个弹性偶极子),将这线性部分外推至E=0时的情况,此时在纵轴上的截距称为饱和极化强度或自发极化强度Ps。实际上Ps为原来每个单畴的自发极化强度,是对每个单畴而言的。

如果电场自图中C处开始降低,晶体的极化强度亦随之减小。在零电场处,仍存在极化,称为剩余极化强度Pr(remanent polarization)。这是因为电场减低时,部分电畴由于晶体内应力的作用偏离了极化方向。但当E=0时,大部分电畴仍停留在极化方向,因而宏观上还有剩余极化强度。由此,剩余极化强度Pr是对整个晶体而言。

当反向电场继续增大到某一值时,剩余极化才全部消失,此时电场强度称为矫顽场Ec(coercivefield)。反向电场超过Ec,极化强度才开始反向。如果它大于晶体的击穿场强,那么在极化强度反向前,晶体就被击穿,则不能说该晶体具有铁电性。

以上过程使电场在正负饱和值之间循环一周,极化与电场地关系如曲线所示,此曲线称为电滞回线。

由于极化的非线性,铁电体的介电常数不是常数。一般以OA在原点的斜率来代表介电常数。所以在测量介电常数时,所加的外电场(测试电场)应很小。

另外,有一类物体在转变温度以下,邻近的晶胞彼此沿反平行方向自发极化。这类晶体叫反铁电体。反铁电体一般宏观无剩余极化强度,但在很强的外电场作用下,可以诱导成铁电相,其P-E曲线呈双电滞回线。反铁电体也具有临界温度-反铁电居里温度。在居里温度附近,也具有介电反常特性。

影响因素

a)温度

极化温度的高低影响到电畴运动和转向的难易。矫顽场强和饱和场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极化温度较高,可以在较低的极化电压下达到同样的效果,其电滞回线形状比较瘦长。

环境温度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也有影响,可使内部自发极化发生改变,尤其是在相界处(晶型转变温度点)更为显著。若温度超过居里温度,铁电性消失。

b)极化时间和极化电压

电畴转向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增长,极化充分,电畴定向排列更加完全,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

极化电压加大,电畴转向程度高,剩余极化变大。

c)晶体结构

同一种材料,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电滞回线是不同的。如单晶体的电滞回线很接近于矩形,Ps和Pr很接近,而且Pr较高;陶瓷的电滞回线中Ps与Pr相差较多,表明陶瓷多晶体不易成为单畴,即不易定向排列。铁电体具有以下介电特性:非线性、高介电常数。

(1)非线性

铁电体的非线性是指介电常数随外加电场强度非线性地变化。从电滞回线也可看出这种非线性关系。在工程中,常采用交流电场强度Emax和非线性系数N~来表示材料的非线性。

非线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材料结构。可以用电畴的观点来分析非线性。当所有电畴都沿外电场方向排列定向时,极化达到大值。在低电场强度作用下,电畴转向主要取决于90°和180°畴壁的位移。

(2)高介电常数

钙钛矿型铁电体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纯钛酸钡陶瓷的介电常数在室温时约1400;而在居里点(20℃)附近,介电常数增加很快,可高达6000~10000。室温下εr随温度变化比较平坦,这可以用来制造小体积大容量的陶瓷电容器。为了提高室温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可添加其它钙钛矿型铁电体,形成固溶体。在实际制造中需要解决调整居里点和居里点处介电常数的峰值问题,这就是所谓“移峰效应”和“压峰效应”。陶瓷材料晶界特性的重要性不亚于晶粒本身特性的。例如BaTiO3铁电材料,由于晶界效应,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半导体特性。

在高纯度BaTiO3原料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例如La),用普通陶瓷工艺烧成,可得到室温**电阻率为10~103Ω·cm的半导体陶瓷。这是因为象La3+这样的三价离子,占据晶格中Ba2+的位置。每添加一个La3+时离子便多余了一价正电荷,为了保持电中性,Ti4+俘获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只处于半束缚状态,容易激发,参与导电,因而陶瓷具有n型半导体的性质。

另一类型的BaTiO3半导体陶瓷不用添加稀土离子,只把这种陶瓷放在真空中或还原气氛中加热,使之“失氧”,材料也会具有弱n型半导体特性。

三、铁电材料的特性

其基本的特性为在某些温度范围会具有自发极化,而且极化强度可以随外电场反向而反向,从而出现电滞回线。极化强度P和外电场E间的关系构成电滞回线。一般而言,晶体的压电性质与自发极化性质都是由晶体的对称性决定的,可是对于铁晶体管,外电场能使自发极化反向的特征却不能由晶体的结构来预测,只能透过电滞回线的测定(或介电系数的测定)来判断。

电滞回线表示铁晶体管中存在domain。铁晶体管通常是由许多称为domain的区域所组成,而在每一个domain里面有相同的极化方向,而与邻近的domain其极化方向不同。如果是多晶体,由于晶粒本身的取向是任意的,不同domain中极化强度的相对取向可以是没有规律的。但若是单晶体,不同domain中极化强度取向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关系。为明确起见,这里只考虑单晶体的电滞回线,并且设极化强度的取向只有两种可能,亦即沿某轴的正向或负向。

假设在没有外电场的存在下,晶体的总电矩为零,及晶体的两类domain中极化强度方向互为相反平行。当外电场施加于晶体时,极化强度沿电场方向的domain变大,而与其反平行方向的domain则变小。这样,极化强度P随外电场E增大而增大,如图中OA段曲线所示。电场强度的继续增大,后使晶体只具有单个的domain,晶体的极化强度达到饱和,这相当余图中C附近的部分,将这线性部分推延至外场为零的情形,在纵轴P上所得的截距称为饱和极化强度(即E点)。实际上,这也是每个domain原来已经存在的极化强度。因此饱和极化强度是对每个domain而言的。如电场自图中C处开始降低,晶体的极大P值亦随之减小,但在零电场时,仍存在剩余极化强度(即D点)。必须注意,剩余极化强度是对整个晶体而言的。当点场反向达到矫顽电场强度时(即F点),剩余极化全部消失,反向电场的值继续增大时,极化强度反向。如果矫顽电场强度大于晶体的击穿场强,那么在极化反向之前晶体已被电击穿,便不能说该晶体具有铁电性。当温度高于某一临界温度时,晶体的铁电性消失,并且晶格亦发生转变,这一温度是铁电体的居里点。由于铁电性的出现或消失,总伴随着晶格结构的改变,所以这是个相变过程。当晶体从非铁电相(称顺电相)向铁电相过渡时,晶体的许多物理性质皆呈反常现象。对于一阶相变常伴随有潜热的发生,对于二阶相变则出现比热的突变。铁电相中自发极化强度是和晶体的自发电致形变相关,所以铁电相的晶格结构的对称性要比非铁电相(顺电相)的低。如果晶体具有两个或多个铁电相时,表征顺电相与铁电相之间的一个相变温度,统称为过渡温度或转变温度。(在此附近时,介电系数常有迅速陡降的现象)。

由于极化的非线性,铁电体的介电系数不是常数,而是依赖于外加电场的,一边,以电滞回线中OA曲线在原点的斜率来代表介电系数,即在测量介电系数ε时,所加的外电场很小。铁电体在过渡温度附近,介电系数ε具有很大的值,数量级达到~,当温度高于居里点时,介电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遵守居里-外斯定律:

式中称为特性温度,他一般略低于居里点,C称为居里常数,而代表电子极化对介电系数的贡献,在过渡温度时,可以忽略。

最新发布